植物生物電流-捕蠅草篇

捕蠅草是一種食肉植物,因葉片邊緣長有類似睫毛凸出的規則刺毛,整體就像張開的眼睛所致,所以英文稱之為Venus Flytrap,中文則翻譯為「維納斯的蒼蠅陷阱」。 

 捕蠅草的原生地僅在美國的南北卡羅來納州 (South and North Carolina) 海岸貧脊的濕地,由於從土壤中吸收不到足夠的氮肥,因此必須仰賴捕捉的昆蟲來提供養分。令人驚訝的是,它們體內竟存在著類似動物的神經系統,不只能偵測到昆蟲的接觸,還能觸動體內的生物電流訊號來捕捉它們。 

 其中用來捕捉的陷阱,就是葉片內部外緣處會分泌吸引昆蟲的糖蜜,在陷阱開啟時,主葉脈左右側的葉片呈40~50度角張開,外型如同一個張開嘴的蛤蜊,左右葉片裡各有三根毛髮狀的感知器,當有昆蟲碰觸到感知器後便會自動啟動補蠅草內建的計時器,在20秒內如果任一感知器再度被碰觸到時,左右葉片就會迅速閉合,這時葉片邊緣會如同雙手十指交扣般將昆蟲禁閉在兩片葉片中,如果獵物太小還可能從縫隙中逃逸,而無從逃出的昆蟲則是越掙扎越容易進一步觸動內部的感知器,讓葉片更加緊閉,這個機制是用來避免誤認非食物類的接觸 (如雨滴、落葉、石頭)而導致浪費能源的補食行動。

一旦葉片緊閉後,便會分泌消化液將獵物體內的柔軟部分消化並吸收,消化時間會依獵物大小而有所不同,大約7到12天不等,待消化完成後葉片會重新開啟,獵物剩下的軀殼會被風吹走或被雨沖走;若所補食的並非獵物,則葉片會在12小時後重新開啟,另外,每個葉片大約可以捕捉4-6次,超過這個次數葉子就會漸漸枯萎。 

 植物學家經由實驗發現,當葉片啟動關閉的機制前,由兩側葉片內與葉片中間交界處量測到一電流脈衝,學者推論此為激發葉片關閉的訊號,並據據此複製此反應機制,在葉片與葉脈間以複製之電流脈衝 (electric pulse) 激發,而成功地將葉片在0.3秒內閉合。   以下影片詳述,捕蠅草如何誘使昆蟲進入其陷阱中並予以補食的過程。